【霜重鼓寒声不起的上一句是什么】“霜重鼓寒声不起”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这句诗描绘了边塞战场的艰苦环境和将士们的悲壮情绪。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句诗的出处与上下文,本文将从诗句来源、背景分析、文学价值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诗句来源与背景
“霜重鼓寒声不起”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雁门太守行》中的名句之一。该诗描写的是边塞战争的紧张氛围和将士们英勇抗敌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李贺代表作之一。
全诗如下: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诗句解析
“霜重鼓寒声不起”中,“霜重”指天气寒冷,霜气浓重;“鼓寒”说明战鼓因寒冷而难以发出响亮的声音;“声不起”则表现出战鼓声音低沉甚至无法传出,暗示战事紧张、士气低落。
这句诗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衬托出战争的残酷与将士们的艰难处境,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
三、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诗句 | 霜重鼓寒声不起 |
出处 | 唐代 李贺《雁门太守行》 |
上一句 | 半卷红旗临易水 |
下一句 | 报君黄金台上意 |
作者 |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以奇崛风格著称) |
诗体 | 七言古诗 |
主题 | 边塞战争、将士忠勇、战地悲壮 |
艺术特色 | 意象鲜明、语言凝练、情感深沉 |
四、结语
“霜重鼓寒声不起”不仅是对边塞环境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将士的坚韧。了解其上一句“半卷红旗临易水”,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诗歌的整体意境和情感脉络。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李贺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更深入地体会古代边塞诗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