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出处】“虞兮虞兮奈若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的一段记载。这句话是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被围时,面对失败和离别的情境下,对爱妃虞姬发出的感叹。它表达了项羽在绝境中的悲壮与无奈,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极具感染力的名句之一。
一、原文出处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 |
作者 | 司马迁(西汉) |
内容 | “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二、背景解读
项羽在垓下之战中被刘邦与诸侯联军包围,四面楚歌,士气低落。此时,他与爱妃虞姬一同饮酒,情绪悲怆,遂吟出这首诗。诗中,“虞兮虞兮奈若何”是直接对虞姬的呼唤,表现出他对命运的无能为力以及对虞姬的深情。
三、诗句含义
句子 | 含义 |
力拔山兮气盖世 | 我曾力能拔山,气势压倒世人 |
时不利兮骓不逝 | 但时运不济,乌骓马不再奔驰 |
骓不逝兮可奈何 | 马儿无法前行,又能如何呢? |
虞兮虞兮奈若何 | 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能怎么办? |
四、文化影响
“虞兮虞兮奈若何”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常被用于表达英雄末路的悲凉、爱情的无奈,以及面对命运时的无力感。后世文人多有引用或改编,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曾在作品中提到此句。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 |
作者 | 司马迁 |
语境 | 垓下之战,项羽对虞姬的告别 |
情感 | 悲壮、无奈、深情 |
文化意义 | 表达英雄末路与爱情悲剧的典型意象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虞兮虞兮奈若何”不仅是历史文献中的一个片段,更是中华文化中一段感人至深的情感表达。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与人文情怀,至今仍为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