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五回概括】《三国演义》第五回的标题为“发矫诏诸镇破曹操,焚金阙董卓逃洛阳”。这一回主要讲述了曹操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联合各路诸侯起兵,并最终导致董卓逃离洛阳的故事。此回内容紧凑,情节跌宕起伏,是《三国演义》中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一、
第五回中,曹操因不满董卓专权,伪造朝廷诏书,号召各地诸侯共同讨伐董卓。袁绍被推举为盟主,各路兵马纷纷响应,形成联军。然而,联军内部并不团结,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指挥。虽然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最终因为内部分歧和战略失误,未能彻底击败董卓。
董卓见形势不利,决定放弃洛阳,挟天子迁都长安。临行前,他下令焚烧洛阳宫室,造成巨大的破坏。曹操虽有心追击,但因兵力不足,未能阻止董卓撤退。此回展现了诸侯之间的矛盾与妥协,也为后续曹操势力的发展埋下伏笔。
二、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回目名称 | 发矫诏诸镇破曹操,焚金阙董卓逃洛阳 |
主要内容 | 曹操伪造诏书,联合诸侯讨伐董卓;联军虽初战告捷,但因内部分裂未能成功;董卓被迫迁都长安并焚毁洛阳 |
关键人物 | 曹操、袁绍、董卓、吕布、孙坚等 |
主要事件 | 1. 曹操伪造诏书,号召讨董 2. 联军成立,共推袁绍为盟主 3. 联军进攻洛阳,董卓败退 4. 董卓焚毁洛阳,迁都长安 |
历史背景 |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天下大乱,诸侯割据 |
意义与影响 | 展现了诸侯之间的矛盾与合作,为曹操后来崛起奠定基础 |
通过本回的叙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政治局势与人物关系,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