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耰的意思是什么】“锄耰”是一个古代农具相关的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它由“锄”和“耰”两个字组成,分别代表不同的农耕工具,合起来常用来泛指农事劳动或农具。
一、总结说明
“锄耰”是古代用于耕作的两种农具,其中“锄”是一种用于松土、除草的工具,“耰”则是用于平整土地的工具。两者常一起使用,因此“锄耰”也常被引申为农事劳动的代称。
在古文中,“锄耰”不仅指具体的农具,还象征着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有时也用来表达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二、详细解释
项目 | 内容 |
词语构成 | “锄” + “耰” |
来源 | 古代汉语,常见于《诗经》《汉书》等文献 |
含义 | 1. 指农具:锄(松土、除草);耰(平地、覆土) 2. 引申义:农事劳动或农业生产 |
用法 | 多用于文学、历史文献中,体现农耕文化 |
文化意义 | 象征劳动、勤劳、民生基础 |
三、相关例句
- 《诗经·豳风·七月》:“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虽未直接提到“锄耰”,但反映了当时农耕生活的场景。
- 《汉书·食货志》:“民以农桑为本,故劝农桑,修农器,使民知其利。”可见古人对农具和农事的重视。
四、结语
“锄耰”不仅是古代农具的组合,更是中华文化中农耕文明的重要符号。它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农业的依赖与尊重,也反映出劳动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了解“锄耰”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生产方式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