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大妄为意思和来源是什么】一、
“胆大妄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胆子非常大,不顾后果地做出一些不正当或危险的事情。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那些行为鲁莽、缺乏理智的人。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左传》等典籍,后来在历代文人作品中被广泛使用。其核心含义是“胆子大但行为不当”,强调的是“胆量”与“行为”的不协调。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胆大妄为”的意思及其来源,以下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胆大妄为 |
拼音 | dǎn dà wàng wéi |
近义词 | 胆大包天、无法无天、肆无忌惮 |
反义词 | 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小心翼翼 |
含义 | 形容人胆子很大,做事不顾后果,多指行为不正当或危险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常带贬义 |
出处 | 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后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 |
示例 | 他胆大妄为,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银行,最终被警方逮捕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由两个并列的词语构成 |
使用注意 | 不宜用于褒义语境,适用于批评或指责他人行为 |
三、结语
“胆大妄为”虽然字面上看起来像是褒义的“勇敢”,但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贬义成语,强调的是“胆量”与“行为”的不匹配。在日常交流中,应谨慎使用,以免造成误解或冒犯他人。了解其来源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汉语成语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