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玉碎的下一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宁愿保持高尚的品格和尊严而牺牲生命,也不愿为了苟活而失去人格和操守。它常用来形容那些有气节、有骨气的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宁为玉碎 | 愿意像美玉一样破碎,也不愿意像瓦片一样完整但低贱。 |
不为瓦全 | 不愿像瓦片那样完整却毫无价值。 |
整句成语的意思是:宁愿保持高洁的品格而牺牲生命,也不愿屈辱地活着,失去尊严。
二、出处与背景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北齐书·元景安传》 |
背景 | 元景安在北齐时期因不愿背叛忠良而被杀,后人用此典故表达对气节的推崇。 |
该成语最早用于描述忠臣不屈服于权贵、坚持正义的精神,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人生价值观。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个人品质 | “他宁为玉碎,也不愿向恶势力低头。” |
历史人物 | “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最终英勇就义。”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的主角选择了宁为玉碎的结局,令人敬佩。” |
四、引申意义
方面 | 解释 |
人生观 | 强调精神价值高于物质生存。 |
道德观 | 鼓励人们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 |
社会影响 | 成为激励后人追求正义和尊严的象征。 |
五、总结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或压迫时,要坚守内心的信念和道德底线,即使付出代价,也要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尊严。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含义 | 宁愿保持高洁品格而牺牲,也不愿苟活失节。 |
出处 | 《北齐书·元景安传》 |
使用场景 | 个人品质、历史人物、文学作品等。 |
精神内涵 | 坚守气节、追求尊严与正义。 |
通过理解这句成语,我们能更好地体会中华文化中对“气节”和“尊严”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