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未艾的意思及成语解释】“方兴未艾”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某种事物或现象正在蓬勃发展、势头正盛,尚未达到顶峰或结束。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应用场景。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方兴未艾 |
拼音 | fāng xīng wèi ài |
字面意思 | “方”指正在;“兴”指兴起;“艾”通“刈”,意为停止。整体意思是:正在兴起,尚未停止。 |
引申意义 | 形容某种事物或现象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势头强劲,前景广阔。 |
感情色彩 | 中性偏褒义,表示积极的发展态势。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描述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新兴趋势或热潮。 |
二、来源与出处
“方兴未艾”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夫物之兴也,有渐而起,有盛而衰,有始而终,有成而毁。故曰‘方兴未艾’。”
这句话的意思是:事物的兴起是有过程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会突然消失。因此,“方兴未艾”常用来形容事物正处于上升阶段,发展潜力巨大。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如日中天、蒸蒸日上、蓬勃发展、方兴未已 |
反义词 | 日薄西山、江河日下、每况愈下、式微衰退 |
四、用法示例
1.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
2. 该地区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创业者。
3. 虽然市场环境变化莫测,但新能源产业仍方兴未艾,前景广阔。
五、注意事项
- “方兴未艾”强调的是“正在发展,还未停止”,不能用于描述已经结束或衰退的事物。
-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在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应注意语境,确保符合表达的逻辑和语义。
六、总结
“方兴未艾”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它不仅体现了对事物发展的客观判断,也表达了对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语境合理使用,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