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全文解释】《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生活的厌倦。本文将对该文进行逐句解释,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便于理解与记忆。
一、文章总结
《归去来兮辞》共分为五个部分:
1. 开头部分:抒发归乡的心情,表达对世俗生活的不满。
2. 中间部分:描绘归家途中所见所感,以及归家后的生活场景。
3. 第三部分:描述归隐后的生活状态,表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4. 第四部分:表达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5. 结尾部分:总结归隐的意义,表达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念。
整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陶渊明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二、全文解释(逐句)
原文 | 解释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 回去吧,家乡的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 |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我已经让心灵被身体所驱使,为何还要独自悲伤? |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明白过去的无法挽回,但未来仍可努力追寻。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虽然走错了路,但还不是很远,现在明白了,昨天是错的。 |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 船在远处轻轻飘荡,风吹动我的衣裳。 |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埋怨清晨天色太暗。 |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 看到家的房屋,又高兴又急切地奔去。 |
童仆欢迎,稚子候门。 | 家中的仆人迎接我,孩子在门口等候。 |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 小路已经荒废,但松树和菊花依然存在。 |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 带着孩子进屋,酒杯已经满了。 |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 拿起酒杯自己喝酒,看看庭院里的树枝,心情愉快。 |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 云朵无意中从山间升起,鸟儿疲倦了也知道回家。 |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天色渐暗,我抚摸着孤独的松树徘徊不去。 |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 算了吧!寄身于世间还能有多久? |
曷不委心任去留? | 为什么不顺其自然,听凭去留?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为什么惶惶不安,想要去哪里? |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 富贵不是我的愿望,仙境也不可期待。 |
感吾生之行休,知来者之可追。 | 感叹人生即将结束,但未来仍可努力。 |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再次强调过去的无法挽回,但未来仍可追求。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再次强调虽然走错路,但还未太远,今天是对的,昨天是错的。 |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树木茂盛生长,泉水缓缓流淌。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喜欢万物都在适当的时候生长,感叹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 |
悲夫!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可悲啊!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常常有所感悟,因为他们思考深入,无所不至。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 平坦的地方容易到达,人多;险峻遥远的地方,到达的人少。 |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世上奇妙壮丽、非凡的景象,常常存在于险远之地,人们很少到达。 |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所以没有坚定意志的人是无法到达的。 |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 有志向,但不坚持,或者力量不足,也无法到达。 |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 有志向和力量,也不懈怠,但如果进入幽暗迷茫之地,又没有外物相助,也不能到达。 |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如果有能力到达却没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对自己也是一种遗憾。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 尽了自己的努力却未能到达,就可以无悔了,谁还能讥笑我呢? |
此余之所得也。 | 这就是我的收获。 |
三、总结表格
部分 | 内容要点 | 表达情感 |
开头 | 对仕途的厌倦,对归隐的渴望 | 悲愤、无奈 |
中间 | 归家路上的景色与心境 | 欣喜、激动 |
归隐后 | 描述田园生活,表现内心宁静 | 安详、满足 |
自然与人生 | 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感悟 | 深沉、哲理 |
结尾 | 总结人生意义,表达坚定信念 | 坚定、豁达 |
通过以上解释与总结,可以看出《归去来兮辞》不仅是一篇描写归隐生活的散文,更是一部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作品。它反映了陶渊明对自由、自然与精神家园的追求,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