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听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很多成语都包含“听”这个字,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声音、倾听以及信息传递的理解。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有“听”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听”在成语中常表示“听取、聆听、听见”等含义,有时也用于形容对事物的态度或行为方式。以下是部分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带“听”字的成语,涵盖了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情况。
二、带“听”字的成语列表(附解释)
| 成语 | 解释 | 出处/来源 |
| 侧耳倾听 | 侧着耳朵仔细听,形容非常认真地听 | 《红楼梦》 |
| 耳听为虚 | 听到的可能不真实,强调亲眼所见更可靠 | 《论语·公冶长》 |
| 耳闻目睹 | 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形容亲身经历 | 《后汉书·王符传》 |
| 闭门造车 | 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想象办事 | 《宋史·朱熹传》 |
| 闭目塞听 | 不愿接受外界意见或信息 | 《清史稿·张廷玉传》 |
| 独断专行 | 自己做决定,不听取别人意见 | 《现代汉语词典》 |
| 道听途说 | 在路上听来的消息,不可靠 | 《论语·阳货》 |
| 倾耳而听 | 全神贯注地听 | 《战国策·齐策》 |
| 三思而听 | 反复考虑后再听取意见 | 《左传》 |
| 耳提面命 | 当面教导,叮嘱 | 《诗经·大雅》 |
三、结语
“听”作为汉语中的常用字,在成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道听途说”到“耳提面命”,每一个成语背后都蕴含着古人对沟通、学习和思考的深刻理解。了解这些成语,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能力,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中的智慧与哲理。
希望本文能帮助你更全面地认识带有“听”字的成语,拓展你的词汇量和文化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