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文言文原文】《狼》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屠夫与两只狼的斗智斗勇,揭示了“邪不压正”的道理,同时也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危险时的机智与勇敢。
一、原文
文章讲述了屠夫在回家途中遇到两只狼,狼一直尾随其后。屠夫起初以为它们只是想吃掉自己,于是试图用骨头引诱它们,但狼并不满足。后来,屠夫意识到狼的贪婪本性,决定与之对抗。最终,他利用环境和智慧,成功地将狼杀死,保护了自己的安全。
文中语言简洁生动,情节紧凑,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狼 |
作者 | 蒲松龄 |
出处 | 《聊斋志异》 |
体裁 | 文言文寓言 |
主题思想 | 邪不压正,人要机智勇敢面对危险 |
故事梗概 | 屠夫遇狼,先以骨引诱,后识破狼意,最终杀狼自保 |
人物 | 屠夫、两只狼 |
结局 | 屠夫战胜狼,安全回家 |
寓意 | 不可轻信敌人,要善于观察和应对危机 |
三、原文节选(部分)
>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并驱如故。
>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四、结语
《狼》虽短,却寓意深远。它不仅是一则精彩的文言文故事,更是一则富有哲理的寓言。通过屠夫与狼的较量,读者可以领悟到:面对困难和危险时,冷静思考、果断行动才是生存之道。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被表象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