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你问我答 >

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是什么

2025-10-15 13:16:09

问题描述:

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是什么,跪求好心人,别让我卡在这里!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5 13:16:09

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是什么】“赔了夫人又折兵”是一句常见的中文俗语,常用来形容在一场行动中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失去了重要的东西,甚至造成了更大的损失。这个说法最早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战争故事,尤其与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有关。

一、总结

“赔了夫人又折兵”最早出自《三国演义》,讲的是东吴孙权和周瑜设计将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试图以此为诱饵,将刘备骗到东吴并加以控制。然而,诸葛亮早有预料,安排赵云保护刘备,并成功让刘备带着孙夫人逃回荆州。结果,东吴不仅没有得到刘备,还损失了兵马和美人,因此被后人称为“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一成语现在多用于比喻做事不成功,反而失去更多,是一种失败的典型表现。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赔了夫人又折兵
出处 《三国演义》(罗贯中)
原意 指在一次计划中,不仅未能达到目的,反而失去了重要的东西,造成双重损失
故事背景 东吴孙权与周瑜设局,企图用孙夫人嫁给刘备来控制他,结果失败,损失人马
现代引申义 比喻做事失败,反而导致更大损失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策略失误、计划失败或代价过大的情况
相关人物 孙权、周瑜、刘备、诸葛亮、孙夫人
成语结构 动宾+动宾结构,形象生动

三、延伸思考

虽然“赔了夫人又折兵”听起来像是一个失败的故事,但它也反映出古代谋略的复杂性。在那个时代,政治联姻常常是权力斗争的一部分,而诸葛亮的机智则成为这场博弈中的关键因素。这也说明,在历史事件中,表面的成功未必代表真正的胜利,有时看似“得利”,实则可能埋下隐患。

因此,“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是对失败的描述,更是一种对策略与后果的深刻反思。

如需进一步探讨类似的历史典故或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