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黄的含义】“信口雌黄”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说话毫无根据、随意编造、胡说八道。这个成语不仅带有贬义,还暗含了对说话者不诚实、不负责任的态度的批评。
该成语源于古代的矿物名称。“雌黄”是一种黄色的矿石,古人常用它来修改错字,因为其颜色鲜艳,容易覆盖原来的文字。因此,“信口雌黄”最初是指随意更改文字,后来引申为随口乱说、没有依据地讲话。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信口雌黄 |
| 拼音 | xìn kǒu cí huáng |
| 出处 | 《晋书·王衍传》:“好谈玄理,每以‘无’为宗,或云‘未有天地,先有此理’,或云‘未有天地,先有此气’,遂至信口雌黄,自相矛盾。” |
| 含义 | 形容说话毫无根据,随意编造,胡说八道。 |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贬义 |
| 近义词 | 胡言乱语、信口开河、信口雌黄 |
| 反义词 | 实事求是、言之有据、谨言慎行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职场中:某同事在会议上随意发表意见,毫无事实依据,被领导批评“你这是信口雌黄”。
- 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间聊天时,有人凭空捏造消息,别人会说“你别信口雌黄了”。
- 新闻报道中:某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夸大或编造事实,会被指责为“信口雌黄”。
三、注意事项
1. “信口雌黄”一般用于批评他人,不宜用在自己身上。
2. 在正式场合中应避免使用此词,以免显得不够礼貌。
3. 该成语强调的是“无根据的言论”,并非所有不准确的说法都可以称为“信口雌黄”,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四、总结
“信口雌黄”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的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说话不负责任、随意编造的人。了解它的来源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加严谨、理性地表达观点,避免因轻率发言而造成误解或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