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数效用论是什么】序数效用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用于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它与基数效用论相对。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无法准确量化其对商品的满足程度(即效用),但可以对不同的消费组合进行排序,判断哪一种更符合自己的偏好。这种理论在现代经济学中被广泛采用,因为它更贴近现实中的消费者决策过程。
以下是关于序数效用论的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序数效用论是一种研究消费者如何根据自身偏好选择商品组合的理论,强调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顺序,而非具体的效用量。 |
| 核心观点 | 消费者无法精确衡量效用数值,但可以按偏好顺序排列商品组合,如“A比B好”或“B比C差”。 |
| 与基数效用论的区别 | 基数效用论假设效用可以量化,而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效用只能排序。 |
| 主要工具 | 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等。 |
| 应用领域 | 分析消费者选择、市场均衡、福利经济学等。 |
| 优点 | 更符合现实情况,避免了对效用数值的主观假设。 |
| 局限性 | 无法直接比较不同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且需要假设偏好稳定。 |
通过序数效用论,经济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消费者在面对多种选择时的行为逻辑,从而为政策制定和市场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