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无完卵是什么意思】“覆巢之下无完卵”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比喻在整体遭受毁灭或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个体也难以幸免。这句话最早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讲述的是东汉末年,曹操之子曹植被其兄长曹丕所害,而当时朝中许多大臣都因牵连而受到牵连。后人用“覆巢之下无完卵”来形容在一个大环境崩溃、灾难发生时,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覆巢之下无完卵”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字面意思是:如果鸟巢被倾覆了,那么里面的蛋也就没有完整的了。引申为:当一个整体遭遇毁灭性打击时,其中的个体也无法保全自己。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政治、社会、组织等层面的大规模变故对个人的影响。
它强调的是集体与个体之间的紧密联系,说明在某些情况下,个体的命运往往与整体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在面对重大变局时,每个人都可能受到影响,无法置身事外。
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覆巢之下无完卵 |
| 出处 | 《世说新语·言语》 |
| 字面意思 | 鸟巢被倾覆,蛋就没有完整的了 |
| 引申含义 | 整体毁灭时,个体也难逃厄运 |
| 使用场景 | 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组织崩溃等 |
| 哲理意义 | 强调个体与整体的紧密关系 |
| 现代应用 | 用于形容灾难、危机、系统性风险下的共命运现象 |
| 相关成语 | 同舟共济、唇亡齿寒、祸起萧墙 |
通过了解“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重大事件时,应保持警觉,关注整体动向,避免因他人或环境的变化而陷入被动。


